​【全国两会高端访谈】袁勤生:民营企业管理智慧的传承与新探

{全国两会高端访谈}袁勤生:民营企业管理智慧的传承与新探

 

在企业管理理念不断迭代的当下,袁勤生这位曾在企业管理前沿奋战二十余载的资深人物,即便原工厂在企业转制后已歇业,却依然活跃在管理研究的舞台上。退休后的他,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过往创新改革管理实践的理论深挖中,尤其专注于人本管理方法的完善研究。如今,他正全力钻研核心价值观的落地践行措施,致力于推广其在担任厂长书记期间行之有效的人本管理方法,期望通过这些努力,让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在企业基层管理中得以切实体现,杜绝空喊口号的形式主义现象。

洞察行业: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审视

 

袁勤生踏入企业管理领域时,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,彼时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,而后历经转制,大多演变为民营企业。回首那段岁月,当时的管理模式极为粗放,多依赖经验,缺乏科学的制度规划与前瞻性战略布局。以袁勤生曾执掌的江南仪表厂(前身王庄水泥制品厂)为例,在他接手前,企业深陷资不抵债的困境,濒临倒闭边缘,内部管理混乱,员工士气低落,矛盾纠纷不断。

 

从宏观行业视角看,早期对乡镇企业,如今的民营企业定位存在局限。过去普遍将其视为繁荣地方经济、增加农民收入的短期工具,办企业单纯追求快速盈利,致使企业管理缺乏深度与长远考量。袁勤生指出,这种片面认知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,难以支撑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、可持续增长。

 

不过,当下民营企业也迎来诸多利好。国家高度重视实体经济,一系列扶持政策接连出台,为民营企业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。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与消费升级趋势,更为民营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但同时,民营企业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、人才短缺、融资困难等挑战。

 

对此,袁勤生建议,政府应进一步强化对民营企业的引导与扶持。一方面,制定精准的产业规划,助力企业明晰发展方向,避免盲目跟风与同质化竞争;另一方面,加大对企业管理培训的资源投入,提升民营企业家及管理者的综合素质,使其树立科学管理理念与长远发展眼光。

创新实践:人本管理的革新之路

 

袁勤生的管理创新历程,源于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深刻反思。在江南仪表厂任职期间,他从细微处着手,开启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创新实践。

 

传统学徒工定级制度呆板,以固定三年为限,严重束缚了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力。袁勤生果断改革,提出以 “独立操作、质量合格、执行厂规” 三条动态标准作为随时定级依据。这一举措瞬间激活了员工的工作热情,生产效率大幅提升,企业内部活力显著增强。

 

在长期实践中,袁勤生精心总结提炼出企业管理的《四改一渗透》经验。涵盖用工制度改革,打破传统用工束缚,实现人员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;分配制度改革,推行按劳分配、多劳多得,让员工收入与业绩紧密挂钩;干部制度改革,通过竞聘上岗,选拔出一批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;生产经营方式改革,推动企业适应市场变化,提升竞争力;以及将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渗透到企业管理各个环节,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与归属感。

 

这些创新举措成效斐然,江南仪表厂从濒临破产的边缘崛起,成为江苏省明星企业、全国先进乡镇企业及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。人民日报、内参选编、中国青年报等众多主流媒体竞相报道,全国各地众多企业前来参观学习,为当时探索中的企业管理模式提供了宝贵借鉴。

 

谈及创新心得,袁勤生强调,创新必须扎根企业实际,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。企业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,大胆尝试新的管理方法与理念,尤其要重视人的因素,将人本管理理念贯穿始终。

社会责任:管理智慧的社会辐射

 

袁勤生深知,企业管理经验不应局限于企业内部,更应具有社会价值。退休后,他积极投身于将自身管理经验回馈社会的行动中。

 

他频繁受邀前往各地企业、行业协会开展讲座与培训,分享自己在人本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。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,帮助众多民营企业家与管理者拓宽管理视野,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。在培训中,他特别强调核心价值观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,教导企业如何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管理,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,避免流于形式。

 

同时,袁勤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,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困境。他主动为面临经营难题的企业提供免费咨询服务,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为企业把脉问诊,开出针对性的 “药方”。他还倡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关注员工权益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,推动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。

 

袁勤生表示,自己将持续为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,通过传播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,助力更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,为社会经济的繁荣稳定添砖加瓦。